专科健康
不采不买不吃!5•17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
来源:本站 编辑:梅子 发布时间:2021/6/16 9:53:16 浏览量:2436次 分类:专科健康
(通讯员 院感科 顾佳佳)一直以来,误食毒蘑菇都是我国食源性疾病中致死的主要原因,据我院上报的食源性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食用蘑菇中毒的病例为200例,占全部上报食源性疾病的11.97%。每年的4-10月,是湖南省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成为了人们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时间段。
为了减少全省的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全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517的谐音为“勿要吃”,旨在劝导大家不要吃野生蘑菇。在今年的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活动启动会上,省疾控中心在全国首先编制推出了《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综合了2016-2020年各县市区的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类型,将全省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无事件发生或上报。我市的祁阳市、零陵区、道县被列为野生蘑菇中毒高风险区。
根据专家统计,农民群体是蘑菇中毒比例最高的群体,我省七成以上的野生蘑菇中毒者,都是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采食经验的农民,错误相信自己的经验判断和低估中毒风险是其误食蘑菇中毒主要原因。我省常见的剧毒野生蘑菇有中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裂皮鹅膏等,这些蘑菇会造成肝肾功能不可逆损害,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专家呼吁,最安全的方法——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中毒频发也对我院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年我院都会对野生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诊断技术,才能够尽快识别毒蘑菇中毒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在诊断救治的同时,医生应尽量获取中毒蘑菇的特征,保存吃剩下的蘑菇标本,以便联系疾控中心辨认,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当患者诊断为毒蘑菇中毒时,医生需填写食源性报告卡,填写时需注意食品名称、食品加工方式与购买场所的一致性,以便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下一步的预防策略。
- 上一篇: 吸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 下一篇: 中风偏瘫的几大误区